1、實施背景
手工開采鈷礦是當地人民重要的生存方式,形成童工最根本的原因是貧窮。簡單地終止與手采礦的供應關系,可能加劇鈷開采地區貧困,惡化當地正當手采礦工的生計。
我們要如何確保能夠從手采礦進行負責任采購,并維持沒有童工的政策?如何負責任地將童工從剛果(金)礦山中移除,又不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傷害?
2、模式轉換
2.1傳統民采礦模式:手采礦的流通,各個手采礦區的礦料在自由貿易市場進行混合,銷售給冶煉廠,風險完全不可控。

2.2模板礦山模式:規避鈷自由貿易市場,通過源頭控制風險,再通過可追蹤的管理體系將負責任的鈷手采礦直接從礦山源頭運輸到冶煉廠。

3、體系框架
3.1礦料的來源明確,包括礦區的合法性、供應商的合規性等;
3.2礦料的風險可控,包括童工風險、職業健康與安全等風險;
3.3礦料可追蹤,指礦料從礦區開采直到冶煉廠加工,都能追蹤其信息。 通過細化體系框架,建立負責任采購標準。
4、實踐情況
2017年6月,華友鈷業及其剛果子公司CDM公司與當地政府、NGO以及利益相關方通力合作,建成了剛果(金)第一個負責任鈷手采礦示范區——卡蘇魯手采礦示范區,真正意義上從合法性、風險可控以及可追溯等方面全面進行規范,從根本上消除了其紅色區域性質,向全世界展示了負責任的鈷手采礦也是可行的!


